医疗设备集采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实现增长,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呈现出资金规模大、覆盖范围广、支付方式多元的特点。在政策驱动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安徽、广西等省(区、市)陆续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县域医共体建设释放医疗设备需求,为集采扩围增添动能。从目前政策要求看,医疗设备集采范围将持续扩容。高值影像设备、中小型设备以及基层常用医疗器械等成为集采重点
未来,医疗设备集采将从“降价导向”转向“价值导向”。通过规则优化、联盟采购、国产替代、创新激励等多种手段,实现“降成本、提效率、促创新”的目标。企业需适应从“价格竞争”到“技术与服务竞争”的转型,而政策制定者需平衡降价压力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医疗资源更均衡、高效配置
医疗设备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是我国为规范采购、降低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施的核心政策,以“以量换价、规范市场、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2025年医疗设备集采呈现范围扩大、采购模式优化、质量与服务并重、监管趋严、国产替代加速、医疗机构采购成本和患者负担减轻等特征,未来将向集采规范化和国产化,以及基层市场扩容方向发展。
政策驱动需求释放
医疗设备集采在经历将近两年的低迷后,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实现增长,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在政策端,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医疗设备更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此后,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政府发布文件,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顺利实施。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
在资金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在资金上予以支持。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医疗领域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并提出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所需资金,由超长期国债、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同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明确经营主体按照《方案》要求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符合相关条件的,由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设备更新相关贷款本金的中央财政贴息比例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9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通知》,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设备更新工作在资金层面得到进一步保障。
不仅如此,2024年9月,《国家医保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744号建议的答复》首次明确,关于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竞争较为充分的,经研判分析后,方可纳入集采。这确立了“成熟一类、推进一类”的渐进式扩围原则,为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MR(磁共振成像)等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纳入省级及联盟集采提供了依据,推动医疗设备集采从基层基础设备向高端影像设备延伸。
总体来看,上述政策呈现出资金规模大、覆盖范围广、支持方式多元的特点,不仅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升级需求,也强调支持高端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体现了国家对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战略性考量,也为医疗设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各地响应有序推进
在政策驱动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安徽、广西、广东、江苏、海南、福建等省(区、市)陆续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9月底,医疗设备集采数量占全行业采购数量的30%以上。 从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医疗设备集采项目来看,各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集采,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医共体建设添动能
除政策引导与专项资金保障外,县域医共体建设也为医疗设备集采项目扩围开展增添动能。一是,改变分散采购模式,议价能力增强。这种规模化采购方式使议价权向买方倾斜,部分项目的预算节约率超40%。
二是,设备需求实现升级,从基础配置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并覆盖全诊疗场景。原本是三甲医院标配的256排CT、3.0T磁共振、DSA等设备成为集采重点,AI辅助诊断、5G远程操控等功能也成为技术参数重要考量,这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三是,价格分层明显,中低端设备降幅较大,高端设备降价温和。
四是,鼓励国产替代,多地招标文件设置“国产设备加分项”。
五是,国家对西部地区设备更新补贴比例较高,有力推动了新疆、宁夏等地采购需求释放。
六是,采购流程更加规范,集采机制不断探索创新。
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政策深化是影响医疗设备集采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政策要求看,医疗设备集采范围将持续扩容。高值影像设备(如CT、MR)、中小型设备(如超声、内镜)以及基层常用医疗器械(如监护仪、输液泵)等成为集采重点。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将有力推动基层医疗设备采购进程。预计未来我国医疗设备集采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医疗设备集采将从“降价导向”转向“价值导向”。通过规则优化、联盟采购、国产替代、创新激励等多种手段,实现“降成本、提效率、促创新”的目标。企业需适应从“价格竞争”到“技术与服务竞争”的转型,而政策制定者需平衡降价压力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医疗资源更均衡、高效配置。
(来源:中国医药报)


